以创作为生命。
成分查询请看置顶,感谢。
银英/琅琊榜/科幻/方舟/三国

芳华水恋

© 芳华水恋 | Powered by LOFTER

【靖苏】玄黄

【午时三刻特别场】靖苏端午十二时辰


*伪历史向,史书部分有参考,具体内容也有参考,详细见文后

*写得……比较晦涩……展开写的话第一段内容过于复杂,我权衡了一下只能这么搞_(:з」∠)_


靖苏文总目录戳我


  秋八月丁巳,帝疾笃,召侍中中书令梅长苏入养居殿,受遗诏以辅嗣主。帝执长苏手曰:“吾自践阼以来,夙夜战惧,恐朝政未稳,一朝倾覆。幸得君相辅,吾无所恨矣!”长苏流涕哽咽,不能言语。——《梁书·武靖帝纪》


  离萧景琰在世的时日已经过去许多年了。

  梅长苏时常会想起,以前他和萧景琰开玩笑时,还说起些“明君贤臣”的事来。那时他与萧景琰说,有朝一日若真有了君臣之名,定能成就一段千古的佳话。而萧景琰总也不答话,任凭他怎么催,都只是应付过去。

  那时梅长苏还不明白萧景琰为何如此含糊,而今他倒是觉得,或许萧景琰能看穿这十余年的世事变迁,知道他会有今日而已。

  可对于他来讲,别无选择。

  “余乱党已尽数捉拿,听候大人发落。”

  梅长苏应了一声,就遣报信人退下了。说是乱党,在旁人眼里只不过是所谓“成王败寇”而已。胜者权倾朝野,败者下狱为囚。可梅长苏明白,他与这些人早晚要争个天下,当年萧景琰一朝,便已有些萧氏宗亲有了异心,况萧景琰驾崩后,新帝少些霹雳手段,其人骄奢淫靡,上至天子竟都无力制约。短短数年,便搅得朝堂一片乌烟瘴气。而新帝偏又英年早逝,扶了个幼帝上位,更是趁了那些宗族心意。

  梅长苏本不愿这么做的,可他若不将这等败类斩草除根,那萧景琰当年临终前与他所说,怕是不久便会成真。

  他想萧景琰一定是看着的,那些人打着宗亲的名号,做出这一桩桩一件件事,将帝王做成傀儡,直把梁朝推到倾覆边缘,唯他能与那群图谋不轨之人一较高下。可他真的这么做了,便是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。无数人盯着他,说他此番是掌了朝政大权,在朝中只手遮天,再无人能与他制衡。

  这些话,他又何尝不知?是他亲眼目睹朝局走到这一步,已再没了退路。这天下曾是属于萧景琰的天下,哪怕那人早就化入了漫天星辰,梅长苏却知道自己依旧是萧景琰的臣子。

  他所做的,不过是尽己所能,保全萧梁江山罢了。

  后来又有些风言风语,说梅长苏得这朝政大权后提拔的都是亲信,朝中已皆是他的人。更有甚者,说他意图篡权夺位,是为贰心。说什么前朝皇帝重用其人,却是如此面目,实是可憎。如此这般言语,虽不至于在明面上大肆宣扬,私下里却已传遍全金陵城。仿佛连梅长苏这个名字,都成了某种禁忌,触犯了他,便会招来杀身之祸。

  手下把这些话告诉了他,他也只是笑笑,说随它们去便是。

  他不是没有想过,若是当年他没有除掉那些腐蚀着朝局的宗亲,今日的事态会是如何。至少他不必站在这不胜极寒之处,只手扶着这已然摇摇欲坠的江山。

  可这毕竟是先帝托付与他的。

  梅长苏忽然笑了,他笑自己,什么时候已经习惯称萧景琰作“先帝”了?从幼时直呼其名,再到后来称他靖王、称他太子,终于推他登上了那至高无上的位置。梅长苏和所有人一样,口称着“陛下”,而只有在未见他人时,才能换回一声“景琰”。

  而就连能称萧景琰为“陛下”的时日都早已远去,如今的陛下已是萧景琰的后人,曾经的帝王,不过留下些文字在史官的笔下,化成或深或浅的墨痕。纵然还有人记得那一朝的旧事,可再过上数十年甚至百年,老臣们皆已散尽,旧事便也只是寥寥数语,再无后人可以言说。

  对梅长苏来说,他已再无回返之路。做了万人口中的“权臣”,哪怕将这赤心掏给天下人看,也只会落得个弄权的由头。

  纵然他自认无愧,可他总是在想,以后自己真去了那一边,是否还能面对萧景琰。即使他是为了护这萧梁江山周全,可他得了大权亦是事实。他逃不脱千古的争议与骂名,只祈盼这一切被史官的铁笔所书写,总有人能看明白他所求究竟为何物。

  朝野来的风如此凛冽,刮得人肌肤生疼。


  延嘉六年,冬十月,天子以帝为太傅,入朝不趋,赞拜不名,剑履上殿。——《卫书·高帝纪》


  当年除宗亲一事,一支林氏旁支异军突起,助梅长苏擒获乱党。事变后八年,梅长苏积劳成疾,终沉疴病榻,自知大限将至,便寻来旁支,交代些后事出去。

  他自知这身躯难有子嗣,几十年来未娶一人。可就算是林氏族人,他也难尽信。只是遍观朝局,再无他人可托付,唯有求其次而已。


  广祐二年,春三月丙午,帝崩于京师,时年五十八。——《卫书·高帝纪》


  广祐五年,林氏旁支独占朝权。

  广祐八年,天子崩于京师,新帝即位,改元承光。

  承光二年,林氏后人封卫王,假黄钺,加九锡。

  承光七年,梅长苏去世后十二年,梁帝禅位于卫王,改国号为卫,复林殊姓名,追封高皇帝。



  高皇帝讳殊,金陵人,姓林氏。梁时以梅长苏之名辅天子,天下人尽知长苏之名,而不知其真名姓也。

  ……

  天子素与帝善,坐必同席,食必同簋。每有大议,辄有奇策,天子常谓其有王佐之姿。——《卫书·高帝纪》

—完—



内容参考的是《三国志》和《晋书》,除了参考的人物原型《三国志·魏书·文帝纪》和《晋书·宣帝纪》之外,还有《三国志·魏书·明帝纪》和《晋书·景帝纪》等内容,杂糅了一下。

第一段内容参考高平陵之变,历史上情况太复杂,我没办法展开讲,只能从梅长苏一个人的角度去写了,所以未免有些细节写不出来。

后面内容基本是魔改,看上面也就知道历史原型是谁。




(偷偷说,其实历史上这对君臣有个点特别刀,是因为种种原因,最终分立两部史书。我这篇《玄黄》借了这个点,但可能藏得太隐蔽也没办法从文中人物的角度点出……这个大概只是历史粉的虐点了qwq)



评论(35)
热度(113)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